当你踏上鄂尔多斯的旅途时,会有一种独特的风物,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:在高高的山塬梁峁顶上,矗立着一个个圆锥形的堆积物,有的是用石头垒筑的,有的是用干柴柳枝垛扎的。不远不近有一个,构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,那就是高原人民心目中神圣的敖包了。 敖包,过去不少史书资料中写作鄂博、垴包,皆通,都是堆子的意思。敖包,都坐落在当地最高洁、最显眼,风水最好的地方。如杭锦旗境内的同拉坦敖包,阿日斯楞敖包,赤克尔敖包;鄂托克旗的乌兰敖包,乌仁都喜敖包;乌审旗的阿拉陶老盖敖包,巴达敖包,罗布图敖包;伊金霍洛旗的阿拉腾甘德尔敖包,都嘎敖包,珠兰敖包;东胜境内的巴音敖包,神山敖包等,在几十里至上百里的地方就望见了。 敖包,有用石头垒筑的和干柴柳枝堆扎的两种,都下大上小,为实心尖塔状。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垒筑,堆扎起来的,以后逐渐增高增大的。不论什么人,放牛小子拦羊娃娃、牧马汉子、庄禾老头、过路搭马的、讨吃要饭的……凡是上敖包的,都要拣拿几颗石头,或几把干柴柳枝,恭恭敬敬地垒放到敖包上,意味增财积福,招祥纳吉。 敖包又是人人都想上去的圣地,因为那是当地最高洁最神圣的风水宝地,上去后,除能积福纳祥外,周边方圆的风光景致,村落人畜,都能尽收眼底、一览无余,让人精神爽快,心旷神怡。所以,不论什么人,只要走到敖包跟前,都想上去看一看,观赏一番。众人搂柴火焰高。当地山歌里都有“敖包上石头众人垒”的句子。因此,敖包一旦建成之后,就会越来越高大。 在北方游牧民族地区,敖包的兴建与祭祀已是历史悠久、源远流长。《史记》《汉书》里都有记载。及至元代,传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作战进入鄂尔多斯时,每进攻一个地方之前,都要将部队集结到一个高洁的地方,进行战前动员,举行誓师仪式。说也奇怪,凡从那里出发作战的,都旗开得胜,攻无不克。后来,人们为了不忘记历史,就在那些誓师出发的高地上垒起石头堆子,扎垛起柴火垛子,作为标志,加以纪念,有的按时进行参拜和祭祀。年深月久,就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,于是,就成了一个个敖包。所以,说敖包是历史文化积累的产物,大概不会有疑义。 据老年人说,有的敖包初建时,底下还建有坑室通道,上面盖顶。坑室里放置金银珠宝玉器五谷,及特制的神物。有的底下埋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,如乌审旗嘎劳图苏木境内的铁木尔敖包,据说底下就埋着成吉思汗的战将陶贡铁木尔的尸体,他在那里战死后就地掩理了。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,就将他的坟堆建成了敖包,作为纪念,加以参拜和祭祀。这是人类不忘历史的良好表现。 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是很多很多的,但究竟有多少,至今谁也不知道,谁也说不清。据有关资料记载,杭锦旗有名气的敖包就有三十八座。鄂托克旗仅由全旗公祭的敖包即有三座。乌审旗同叫忽拉呼散包的竟有十三座。各旗的、各地方的,各民族部落的和个人的敖包就更多了。 敖包的种类也很多。根据蒙学专家旺楚格同志的研究,大致分为祭祀长生天的祭天敖包,象征山水神灵的神灵敖包,祭祀祖先的氏族部落敖包,纪念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人物敖包,纪念聚会的忽拉呼敖包,宗教性质的寺庙敖包,显示道路、方向和地界的标志敖包等。它们都是高原独特浓郁的民俗文化的亮点。 从祭祀的规模和范围看,敖包又可分为官方的、地方的、氏族部落的和个人的几种。官方的敖包叫旗敖包,是由旗政府出面兴建和主持祭祀的,祭祀的规模特别大,特别隆重,是民俗文化、政治和宗教的综合体现。届时,王爷、王府仕官、地方上的大小官吏,都要参加祭祀。 祭品除奶食品、酒类、散子、点心等外,多是整牛整马和整羊,既要祭祀天地、祖先、神灵,祈求风调雨顺,让地方人畜兴旺,五谷丰登;也要集中商议和决定全旗性的重大事宜,如对农牧业新的举措,对官吏的启用、升降和调整;对有罪之人的赦免和惩罚等,都要就地宣布,让旗民周知。这是为适应游牧民族地广人稀,居住分散,飘落不定而采取的特殊措施。平时很难把人召集到一起,唯祭敖包时,人们不管远近,营生怎么忙,误住什么也得去。趁此商决和宣布全旗性的大事,让旗民周知,是再好不过的机会。 选自《东胜文史资料第十辑》 原题:独特的包文化 作者:何知文 关于《东胜文史资料第十辑》 由东胜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的《东胜文史资料第十辑》,以存史资政、团结育人、怀古颂今、明志砺心为目的,突出“亲历、亲见、亲闻”的特色,充分尊重民族历史、民族文化、民族感情,以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东胜区为基础,适当辐射相关周边地区,原则上,分门别类编排,意图整体协调,次序不分先后,努力实现文史性、学术性、可读性、美观性的统一。 《东胜文史资料第十辑》共分五卷,即《东胜史话》《文学史存》《高原风情》《胜州笔谈》和《议政建言》,全书二百余万字,图片六百多张,印制三千套。此书具有思路宽、资料广、内容实、创意新的大文史特点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1859.html |